韓玉皓
橫道河子機車庫歷經百年滄桑風采依舊。韓玉皓 攝
油畫村一景。韓玉皓 攝
火車小鎮,叫“橫道河子”,當地人習慣叫它“橫道”,在濱綏線上、虎峰嶺下。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,有了橫道河子站,人們來往“橫道”是坐慢火車而來的。2018年冬哈牡高鐵開通運營,有了嶄新的橫道河子東站后,出行的人便都坐高鐵來這里采風度假了。
小鎮不大,風情如畫。穿鎮而過的橫道河,連接南北的古老石橋。歐式風格的火車站、手風琴一樣舒展的機車庫以及巴洛克式的鐵路辦公和民居建筑群,還有西部歌王王洛賓在此短暫生活的傳奇故事,吸引著大批游客紛至沓來。一個轄有6個行政村、2萬多人口的山間小鎮有兩個火車站,可見其“火”的程度。這些,都源于火車的魅力。所以更多人稱之為“火車小鎮,一個巴揚遺落的音符”。
巴揚,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手風琴,俄羅斯民族樂器。小鎮上有一個俄羅斯人,是一名巴揚的民間演奏家。他在橫道河子生活了幾十年,離開小鎮的前一天晚上,巴揚的演奏聲從黃昏響到天亮。
鐵路改變了社會生活,火車拉近了山里山外的距離。順河流而居的狹長地帶里,歷史與現實、昨天與今天、異國風情與民族文化在這里融合碰撞形成交響。從油畫村出來向西,走過鎮中心的老街,那里就矗立著一架巨大的“手風琴”——橫道河子機車庫。
當年,從牡丹江到哈爾濱的列車需要翻越張廣才嶺,在橫道河子加掛補機助推,最多需要加掛五六輛助推機車。為了維修和存放這些機車,中東鐵路全線貫通時修建了這個機車庫。扇形形狀、紅磚鐵瓦,造型優美,風格獨特,機車庫歷經百年滄桑風采依舊。車庫有15個停車位,門前有一個轉盤,轉動后連接各停車位上的機車出入庫。
當時,建機車庫是必要的。因為從綏芬河方向開來的列車過了橫道河子站,迎面就會遇到陡峭的山嶺——高嶺子。西去的列車都必須加掛車頭才能翻過高嶺子,為此,橫道河子站旁建起了一座15扇門的大型機車庫,以便為翻山越嶺的機車提供大型后勤基地。
這座扇形機車庫規模很大,庫房面積2000多平方米,每個庫房均有拱門圓頂和五六米高的黑色大門,15個圓頂相連,形成波浪起伏的造型。百年機車庫,這巴揚遺落的音符,在大地上留下余音,為后人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實物依據。
一聲長鳴的汽笛驚醒了小鎮沉寂的山林。從此,滾滾車輪碾過鐵道線上的每一根枕木、每一顆道釘,為今天的我們記錄下古鎮的百年風雨、百年滄桑。
小鎮因火車而立,同樣因火車而變。當高鐵開進林海雪原的時候,古老的城鎮實現了華麗轉身。
橫道河子坐擁綠水青山,也富有冰天雪地,更是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。橫道河子鎮現有中東鐵路時期的俄式建筑200余棟,因其對中東鐵路建筑群的完整保護,獲得2018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。
橫道河子因火車再度聲名鵲起。2022年6月的一天,當我們再次走進火車小鎮,眼前為之一亮。古老的小鎮更年輕更時尚了。天空正飄著淅瀝小雨,張廣才嶺青山如黛,云霧繚繞,橫道河水穿城而過,多了幾分激情,濺起浪花朵朵??諝庵袕浡芍突ú莸南銡?。一節綠皮火車??吭谟彤嫶宓慕值琅?,火車元素裝點著花園、街道和民居,向人們傳遞著與火車有關的信息。與油畫村毗鄰的山坡上,坐落著一座木制教堂。如今,教堂已改建為鐵路博物館,游客從這里可以更系統地了解橫道河子的歷史了。煙雨迷蒙中,一條中俄文化創意小巷穿過古鎮中央,一對操著南方口音的游客打著雨傘,走在濕漉漉的面包石上,背景音樂里《山楂樹》的旋律在耳邊縈繞,恍如走進了異國他鄉。
橫道河子鎮地處濱綏線中段,從哈爾濱乘高鐵到這里只需1個多小時。301國道穿越全境,國際航空港牡丹江機場與其毗鄰,交通十分便利。這里是中國東北虎之鄉和歷史文化名鎮。東北虎園、威虎山影視城、威虎山滑雪場、七里地紅色景觀村等接納著各方游客。這里還是影視作品拍攝的外景地?!读趾Q┰贰蛾J關東》《東北大剿匪》《北風那個吹》《懸崖》《智取威虎山》等影視作品在這里拍攝或取景。
這是火車拉來的小鎮,火車的風笛聲奏響時代的強音。小鎮東面,與高鐵站相對,有個叫“七里地”的村子。走進村口,一塊“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”的標志格外醒目。七里地村原名老金溝屯,從橫道河子老站到這里正好是7里,因此得名。這里是牡丹江地區第一個黨支部舊址所在地,當年地下黨組織就是乘火車、通過進步鐵路工人的接應來到這里,秘密領導著抗擊日寇的斗爭。如今,政府將紅色旅游與富民生態旅游結合起來,打造出一個集紅色文化、綠色生態、特色農家樂于一體的“紅色鄉村旅游”品牌,村民們稱之為“四色美好鄉村”?!凹t村”以第一黨支部、東北抗聯、林海雪原及剿匪英雄楊子榮等紅色事跡為主線,以黑加侖全產業鏈發展為富民工程;“綠村”依托綠水青山好生態,推進種植養殖綠色產業鏈發展;“金村”以發展淘金文化體驗、種植菊花等觀賞藥用花卉為主;“銀村”以冰雪體驗和豆腐產業為主。托“紅”襯“綠”,村民的日子紅紅火火,東北特產坐著火車遠銷各地。
橫道河子,火車帶來不老時光。古老的小鎮正在演繹著新生活的歌謠。
正值盛夏,太陽一落山,夜幕下的小鎮便涼爽起來。山風送來陣陣松香,蛐蛐在腳下鳴唱。街上的燈亮起來了,橘黃色的燈光下悠然走著來自國內外的游客。裝扮一新的老街上,彌漫著異國風情,一個俄羅斯小伙拉起了手風琴,伴隨《喀秋莎》美妙的樂曲,身著各色服裝的游客跳起了舞蹈,樂曲聲、歌聲、笑聲在夜色下彌漫。七里地村則洋溢著濃郁的東北風情,張燈結彩,窗花惹人,村子里彌漫著農家樂的煙火氣。廣場上燃起了篝火,游人和村民們一起扭起了東北大秧歌。電力機車的一聲風笛也加入了這夜幕下的演奏,回蕩在張廣才嶺的上空。